编者按:
距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在大湾区开幕不足30天。办赛即办城,亦兴城。这场由粤港澳大湾区11城联合承办的体育盛会,既是对区域协同运行能力的一次实战检验,更是智慧城市群建设迈向整体演进的关键窗口。
作为创新要素高度集聚、数字基础领先的国家战略区域,大湾区以超13万亿元的GDP总量、覆盖近千万市场主体的数字生态,以及持续完善的科创走廊机制,承载着以智慧化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打造高质量发展典范的重要使命。《好运大湾区》智慧主题周特邀三位深度参与赛事智慧系统设计的专家建言献策。他们指出,系统联通、数据流动与智能协同将成为湾区“智治”提升的核心动能,赛事牵引、技术赋能、城市联动,正共同构建一个响应更敏捷、服务更精准、发展更具韧性的世界级智慧城市群样板。
尽管“智慧城市”的概念尚无统一定义,但其内涵正随着人工智能理念与技术的快速迭代而持续演进。广州市社科院城市治理研究所副所长孙占卿指出,当前对智慧城市的理解应聚焦三个核心维度:首先是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即通过5G、物联网设备实现对环境信息的监测与反馈;其次是数据的整合应用,支撑远程政务办理与设施控制;最终目标是构建能够实时分析、自主决策的城市级数字化中枢——“城市大脑”。
孙占卿
智慧城市治理的广州实践与挑战
孙占卿认为,凭借大湾区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密度人口治理需求及强政府治理特征等多重优势,广州、深圳等头部城市已跻身全球智慧城市发展前列。尤其在数字化基础设施覆盖、跨领域数据整合、城市大脑在交通等场景的智慧化运营,以及政务“一网通办”等方面,形成了具有国际辨识度的实践成果。
在肯定成效的同时,孙占卿提出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仍面临四重挑战:其一,理念需从“技术应用”向“城市智慧化”深化,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引发的认知迭代;其二,数据碎片化问题亟待破解,需推动跨领域、跨部门的数据标准化与颗粒度统一,实现深度融合;其三,领域间发展不均衡,交通等领先领域与多数尚未实现实时数据决策的领域形成鲜明对比;其四,数字鸿沟制约公共服务效能,既包括市民可用的公共数字工具供给不足,也体现为一线的治理活动与后台数字化支撑之间存在脱节。
借力十五运推动智慧治理能级跃升
面对即将到来的十五运会,孙占卿建议以赛事为契机实现智慧城市治理能力的四重突破。
他指出,应率先以十五运设施建设为牵引,加速基础设施数字化进程,全面提升运行状态监测与智能控制水平。同时,要以赛事保障为统领,着力打破数据壁垒,推动跨领域数据的系统性整合,为协同治理提供底层支撑。
在技术能级提升方面,他强调需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大模型等新技术,强化城市大脑的实时分析与决策能力。此外,必须加强数字化设施的公共服务属性——除政府机构服务数字化外,更需面向市民特别是年轻群体,开发推广易用、普惠的公共数字工具,让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真正赋能于民。
策划:林焕辉 赵杨
统筹:何山 曲广宁 谢苗枫 赵越 吴志远 靳延明 罗丽娟 罗锐 黄舒旻 吴帆 潘晓晨 王勇幸
采写:南方+记者 洪钰敏 刘珊
图源:受访者供图
倍顺网-倍顺网官网-股票配资平台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