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7改名对标苹果这步棋,雷军算是走对了。
出品 | 首席财经观察 作者 | 宋辉
小米力压苹果登顶中国市场手机销量第一
在十一黄金周打败苹果,实现销量登顶,小米这次真是给了消费者一个大惊喜。
据了解,9月29日至10月5日十一黄金周期间,小米的激活量145.56万台,以21.2%份额成功力压苹果登顶中国市场手机销量第一。其中苹果的激活量为111.91万台,市场份额为16.3%。
这是继小米17系列首销后,小米连续两周蝉联冠军。黄金周期间中国市场手机销量排名前五品牌分别为小米、苹果、vivo、OPPO、华为。
也就是说,这次的小米17系列,在相当的程度上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
这与小米17系列此前深陷舆论漩涡的状况形成了巨大反差。
在雷军宣布小米新一代跨代升级,改名小米17对标苹果17全面迎战的时候,大众对于小米17系列的情绪,更多的是吐槽。就连“米粉”也不理解小米这波操作的原因。
比起和苹果的对战,相当一部分的“米粉”更希望小米能够走自己的路,而不是始终与苹果纠缠不休。
但小米的这次行为,显然是和苹果彻底杠上了。
不少围观群众纷纷赶来吃瓜,看小米和苹果这次到底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两家的同期产品在同一时间段开售,不可避免地要进行市场的争夺。这也是大众最关心的点,到底谁能占据市场的大头?还是棋逢对手,势均力敌?
对于这个问题,压力更大的自然是小米。毕竟,苹果在市场上有着强大的品牌效应和用户粘性度。苹果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封闭生态的依赖,是小米最难攻克的一环。
当小米喊出“迎战苹果”的口号时,公众和媒体的期待值会被拉到最高。这为小米带来关注热度和流量的同时,小米的一举一动都将暴露在聚光灯下。一旦有任何不妥,都会给小米带来巨大的口碑反噬。
这场争夺战,最终还是落在了销量上的较量。毕竟对于品牌而言,产品力最终需要转化为销量。
因此,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产品买单,成为了衡量这场较量胜负的关键标准。
然而,数据给了我们答案。
据小米官方消息,小米17全系列开售5分钟,刷新2025年国产手机全价位段新机系列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
雷军随后转发微博补充道:“小米17 Pro Max单款机型也打破了今年国产手机首销全天销量、销售额纪录,在小米 17 系列中销量占比超过 50%。”
在2025年第39周(9月22日至9月28日),小米品牌拿下了22.08%的市占率,作为对比,苹果则是以20.22%屈居第二。
虽然二者之间市占率只相差不到2%,但小米来势汹汹,增长势头极为强劲。此次对标苹果,似乎并不是一句空话。
但到这里,小米和苹果之间的较量还没有落下帷幕。
10月2日,卢伟冰发微博庆祝,表示小米17系列的销售量已经超过百万。
也就是说,小米17系列上线5天,就已经实现了百万销量的突破。
在国庆期间,小米也保持着这股势头,市占率达到了21.2%,同期苹果的市占率下降到16.3%,二者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
从数据上看,这场较量小米的成绩属实亮眼。
小米亮眼成绩单的背后
分析这份亮眼的成绩单,不难发现其是多重因素共同带来的。
首先是对标苹果17的这步棋,雷军可算是下对了。本身小米的流量也不小,和苹果的公开宣战,更是让大众将视线投向小米。这一行为,从营销上看是非常有利的。
当然,这样的高调行为最容易带来反噬。没有产品力就是笑话,有产品才是神话。而将关注度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最终还得依靠产品本身的实力。
虽然小米曾深陷小字风波,但大众依旧愿意为其买单。这也就表明,小米的产品力达到了消费者的满意程度。尤其是此次背屏设计,不少消费者从中玩出了新花样。其出圈的玩法也帮助小米吸引了更多圈层的新用户。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小米17系列的销售中,占大头的不再是标准版,而是pro系列。换言之,定位越高、售价越高的机型越受市场欢迎。
在首销热潮过后,Pro Max版本一度缺货,否则小米的同期销量数据可能更为亮眼。
然而,这种依靠新机爆发式销量的模式能否持续,以及在利润更丰厚的超高端市场能否真正撼动苹果,仍是小米需要长期面对的课题。
尽管在市场份额上暂时失利,但苹果展现了其深厚的护城河。其强大的品牌号召力和用户忠诚度,使得最赚钱的iPhone 17 Pro Max依旧一机难求。
这表明,苹果在盈利能力、生态粘性和超高端市场的象征意义上,依然拥有几乎不可动摇的领导地位。
小米通过出色的产品和市场策略,在销量规模和关键价格段上实现了阶段性突破;而苹果则通过巩固其在利润最丰厚领域的统治力,确保了其商业地位的稳固。
这场竞争远未结束,小米需要将短暂的销量优势转化为持久的品牌溢价和利润能力,才能真正与苹果展开全方位的较量。
点击关注,跟主编交个朋友倍顺网-倍顺网官网-股票配资平台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