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本文导读
湿疹易反复,如何不复发?
端午到,五毒醒。
天气炎热,再加上这段时间受到龙舟水的影响,阴雨连天,容易有湿邪蕴郁肌肤,引发皮肤瘙痒、湿疹等问题。
图片
什么是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皮损可发生在全身各部位,多对称性发布,瘙痒剧烈,病程不定,常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有特定的好发部位。
临床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
湿疹皮损表现◎急性湿疹:红斑、水肿、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糜烂及渗出;◎亚急性湿疹: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湿疹:患处皮肤粗糙增厚、色素沉着。湿疹易复发,经久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图片
为什么会得湿疹目前湿疹的病因尚不明确,多数考虑和以下因素关系密切。1.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可能是决定一个人是否过敏体质的最重要因素。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患者,更容易患湿疹。2.免疫因素湿疹患者往往有Th2细胞活化、血中嗜酸粒细胞升高、血清IgE水平升高等。3.内分泌因素像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也可以出现皮肤瘙痒、湿疹等表现。一般抗过敏治疗效果不佳。4.情绪因素紧张、焦虑、压力大等情绪也会诱发或加重湿疹的发生发展。图片
如何治疗湿疹1.避免或去除诱发加重因素一般来说,湿疹是内外多重因素作用下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像外界环境的变化,吸入动物皮屑、花粉;或者饮食不慎,偏食辛辣等;或长期的焦虑、压力大、熬夜等造成内分泌变化,均有可能诱发或加重湿疹。像感染性湿疹应注意去除感染,干燥性湿疹应注意保湿润肤。湿疹的治疗需要医生和病人一起详细查找病因及诱因、加重因素,以达到去除病因、治疗的目的。2.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功能湿疹患者皮肤屏障有破坏,易继发刺激性皮炎、感染及过敏加重皮损,因此要格外注意保护皮肤屏障功能。3.局部治疗局部治疗是目前治疗湿疹的主要手段。一般会根据皮损的分期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4.系统治疗湿疹常用药◎抗组胺药:抗组胺药止痒抗炎。
◎抗炎药:伴有广泛感染时,会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有一定抗过敏作用,多用于急性发作或瘙痒明显。
◎糖皮质激素:一般不主张常规口服。
◎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严重患者,仅限于其他疗法无效,或短期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得到明显缓解后,需减用或停用糖皮质激素时使用。
图片
中医如何治疗湿疹中医没有湿疹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和特征,多归属为「湿疮」「浸淫疮」「湿毒」等范畴。又根据其发病部位的不同而名称有异。方药辨证施治1.风热蕴肤证症状:常见于急性湿疹初发者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病变进展快,皮损以红色丘疹为主,可见鳞屑、结痂,渗出不明显,皮肤灼热,瘙痒剧烈,可伴发热,口渴,舌边尖红或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治法:疏风清热止痒。方药:消风散加减。2.湿热浸淫证症状: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滋;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于,尿短赤;舌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3.脾虚湿蕴证症状: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流滋,可见鳞屑;伴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治法:健脾利湿。方药:除湿胃苓汤加减。4.血虚风燥证症状:病久,皮损色暗或色素沉着,剧痒,或皮损粗糙肥厚;伴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治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方药:当归饮子或四物消风汤加减。中成药1.消风止痒颗粒组成:防风、蝉蜕、炒苍术、地黄、地骨皮、当归、荆芥、亚麻子、石膏、甘草、木通等。作用:消风清热、除湿止痒。适应症:用于风湿热邪蕴阻肌肤导致的丘疹、水疱、抓痕、血痂;可用于治疗丘疹样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等症。2.湿毒清片组成:地黄、当归、苦参、白鲜皮、土茯苓、黄芩、丹参、蝉蜕、甘草等。作用:养血润肤,祛风止痒适用症:用于皮肤瘙痒属血虚风燥证,症见:皮肤干燥、脱屑、瘙痒、伴有抓痕、血痂、色素沉着;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3.防风通圣散组成:防风、荆芥穗、麻黄、大黄、芒硝、薄荷、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炒白术等。作用: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症:用于外寒内热、表里俱实、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瘰疬初起、风疹湿疮。4.龙胆泻肝丸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甘草等。作用:清利肝胆湿热。适用症:用于湿热浸淫型湿疹。以上方药和中成药仅供参考,具体请在专业医师辨证指导下使用。中医外治法针灸针灸适用于湿疹的各个阶段。周三华针刺曲池、足三里 、三阴交、阴陵泉、皮损局部,并行「脐周四针」水分、双天枢、阴 交治疗慢性湿疹,痊愈改善总有效率 89.66%,皮损改善总有效率93.10%,疗效显著。任莉萍取阴陵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湿热型加内庭、曲池、合谷,脾虚湿蕴型加脾俞、公孙,血虚风燥型加膈俞、阴谷、太溪,肝郁气滞型加阳陵泉、太冲。总有效率86.7%。张思捷采用固本调神针法联合西药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针刺选取穴为百会、四神聪、关元、中脘、足三里(双侧)、大陵(双侧)、三阴交(双侧)、太溪(双侧)、阿是穴(围刺皮损),西药选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皮损处涂抹 1.5% 醋酸曲安奈德乳膏,对照组仅以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93.0%,对照组 80.0%。火针闫静运用火针治疗脾虚湿蕴型慢性湿疹,对照组使用地奈德乳膏治疗,观察组采取火针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0.6%,对照组 62.5%。李茜等采用岭南火针治疗慢性湿疹,对照组口服雷他定,结果火针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为 73.3%,火针组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量表评分、瘙痒视觉模拟评分、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穴位注射陈云龙等采用自血疗法治疗慢性湿疹,将从静脉抽取的血4 mL,随即注入穴位(曲池、足三里、血海、大椎、三阴交)每穴位注射1 mL,3 次/d,治疗效果显著,有效率达83.0%。刺络拔罐黄梅等治疗慢性湿疹,于膀胱背俞行拔罐后进行梅花针叩刺,总有效率86.6%。刮痧李树香采用刮痧加刺络放血治疗慢性湿疹,在背部督脉及膀胱经进行刮痧,后联合刺络放血,总有效率达91.7%。中药药浴适用于亚急性或慢性湿疹,皮损无明显渗出者。可根据病情进行辨证施浴,选择不同的方药及药浴方法。如急性期可选用苦参、黄连、黄柏、生大黄、白鲜皮、地肤子、马齿苋、千里光等清热燥湿、祛风止痒中药。慢性湿疹可选用当归、桃仁、生地、鸡血藤、蛇床子等滋阴养血、润燥止痒中药。青俐君等运用中药外洗方治疗急性湿疹,对照组外用卤米松软膏,治疗组用中药外洗方(土荆皮、黄柏、苦参、白鲜皮、桃仁、红花、蛇床子各30g,枯矾 15g)。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8.9%,对照组为 57.8%。蓝宗毅等运用坐浴方(五倍子30g,苦参、蛇床子、黄柏、元明粉、枯矾各15g,冰片3g)治疗湿热型肛周湿疹,对照组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86.7%,且瘙痒评分、皮疹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艾灸张芳之等采用麦粒灸治疗慢性湿疹,对照组口服枸地氯雷他定片,治疗组加用麦粒灸治疗,选取曲池、合谷、血海、足三里、阿是穴(湿疹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 87.5%,对照组77.5%,且治疗组在改善皮疹面积、瘙痒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外用中成药1.丹皮酚软膏组成:丹皮酚、丁香油等。作用:消炎止痒。适用症:用于各种湿疹、皮炎、皮肤瘙痒、蚊虫叮咬红肿等各种皮肤疾患。注意:丹皮酚软膏严格上来说不属于中成药,是中药提取物,为外用制剂,禁止口服。因糖尿病、肾病、肝病、肿瘤等引起的皮肤瘙痒,不宜使用。2.除湿止痒软膏组成:蛇床子、黄连、黄柏、苦参、白鲜皮、虎杖、紫花地丁、地肤子、萹蓄、茵陈、苍术、花椒、冰片等。作用:清热除湿、祛风止痒。适用症:用于急性、亚急性湿疹证属湿热或湿阻型。注意:皮肤破溃处禁用。3.复方黄柏液洗剂组成:连翘、黄柏、金银花、蒲公英、蜈蚣等。作用:清热解毒、消肿祛腐。适用症:用于疮疡溃后,伤口感染。4.青鹏软膏组成:镰形棘豆、亚大黄、铁棒锤、诃子、毛诃子、余甘子、安息香、人工麝香、宽筋藤等。作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适用症:疱疹、湿疹、银屑病(牛皮癣)、皮肤瘙痒等。以上方药仅供参考,具体使用请咨询专业医师。日常注意事项1.温水洗浴,穿柔软宽松透气的衣服注意皮肤保湿。避免过度清洁,不要用太烫的水洗浴患处皮肤。尽量穿柔软宽松透气天然材质纤维的衣服。2.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状态不稳定,紧张、焦虑、心烦,容易使湿疹复发或加重。想要湿疹早点好,就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吧。3.适当运动,合理锻炼适当运动,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有助湿疹的恢复和防止复发。4.饮食要注意忌口,避免食物过敏。发病期间忌口范围:所有吃了会不舒服的食物不吃;已经明确是本人致敏物质的不吃。湿疹忌口◎海鲜:鱼、虾、蟹、贝、海藻类;
◎发物:牛、羊、狗、鸡、鸭、鹅肉;
◎蔬菜类:韭菜、竹笋、香椿、香菜、葱、姜、蒜、辣椒、木耳、蘑菇、南瓜;
◎水果类:芒果、菠萝、榴莲、菠萝蜜、荔枝、桃、李、杏等;
◎饮料类:酒精、奶茶、咖啡、奶制品。
◎注意不要抽烟。
如果平常怕冷且容易腹泻者,还应注意避免进食生冷之品,像冷饮、冰淇淋等冷冻食品也要少吃或不吃。5.不要迷信「偏方」「神方」,不要滥用药物,以免加重皮肤损害。不要迷信「偏方」,有的「偏方」即使有用,也是辨证使用。如果盲目使用,可能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新的问题。▎参考资料:
中华中医药学会皮肤科分会.湿疹(湿疮)中医诊疗专家共识[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21,5:517-521.
朱延涛.中医外治法治疗湿疹的研究进展[J]. 中国乡村医药,2023(2):76-78.
刘晶晶.中医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C]. 山东针灸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年)
刘冬莲,王建青,燕陶然.湿疹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J]. 中国疗养医学,2018(11):1149-1151.
沈钰阳,何冠瑾,黄蜀.中医外治法治疗慢性湿疹的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2021(10):119-12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倍顺网-倍顺网官网-股票配资平台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