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000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人们从以采集,狩猎为主的攫取性经济转向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性经济,此时期的主要标志是农耕和畜牧,伴之而来还有许多新技术的产生,如:使用磨制石器、制陶、纺织等等,现代人的许多科学技术都可追溯到这个时代。著名英国考古学家柴尔德曾把新石器时代农耕和家畜饲养的出现称为新石器时代革命。
凡是地球上可以居住的地方几乎都有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分布,世界各地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年代和延续时间不尽相同,西亚和中国在10000年前就进入新石器时代,欧洲在5000年前进入新石器时代。其结束的年代也不一致,如太平洋的某些岛屿,北美北极地带等土著人现在仍处在新石器文化阶段。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分别是从采集和狩猎发展而来的,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科学技术成果,它使人类从靠现成天然产物为生,转向利用天然产物,使之增产,养活更多的人口,从而对日后人类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图片
1.农业起源与早期发展早期人类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逐渐发现一些植物春季生长,秋季结果,冬季干枯的现象,便按期采集果实食用。当熟悉了一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摸索到栽培的方法,便产生了原始农业。
从世界范围看,农业的起源大致有三个中心地,一是西亚,一是东亚,一是美洲的墨西哥和秘鲁。
西亚是世界上农业起源最早的地区之一,距今约9000年前的耶利哥遗址中发现的碳化植物表明,当时人们已种植原型大麦、小麦、燕麦、豌豆和水果等。稍晚于耶利哥的沙塔尔、休于遗址(距今8700-7700年)中农作物品种有所增加,大麦和小麦都出现了2-3个品种,蔬菜和果类食物也较多。个别遗址在距今9000年左右就已种植红小麦和emmer小麦两种,距今约8000年左右,发现的更多,而且有一粒小麦、二粒小麦、普通大麦、六棱大麦、六棱和双棱有稃大麦、羊面草等品种。学者们一般认为这些作物后来传向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等地。
东亚、南亚也是世界上农业起源较早的地区,这里发现了最早的大米和小米,但大米(又称水稻)究竟起源于哪一具体地点,还有争议,一种意见认为起源于中国云南高原,然后传到东南亚和印度。另种意见认为起源于中国云南和印度的阿萨姆地区。还有意见认为起源于泰国、印度和中国。但考古遗址中尚未找到属于最原始的人工栽培稻。中国湖南澧县彭头山遗址出土了距今约8000年的炭化稻,但它不属于最原始的稻。小米(又称粟)无疑是最早在中国驯化种植的,其野生型是狗尾草,从磁山,裴里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可证实,至迟在8000年前我国河北、河南已普遍种植小米,然后传布到朝鲜、日本等地。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了不少窖藏和罐藏的小米,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有一定的剩余可供贮存。
中美洲是美洲大陆最早产生农业的地区,在墨西哥东北部塔毛利帕斯州的山间峡谷地带,曾发现距今9000年左右的遗址群,其中出土了大批植物遗物,经分析得知,植物中已有人工栽培驯化过程中的原始形态的葫芦、玉米、辣椒、南瓜以及豆类等碳化物。在墨西哥城东的普埃布拉州东端的河谷地带,还发现了距今约5500年人工培育出的玉米、豆类及棉花等品种。
图片
2.原始农业技术的发展从世界上大多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农具看,主要有:斧、刀、臼、磨、磨棒、锄、犁等,结合一些民族学资料,研究者认为原始农业一般经历了"刀耕火种"和"锄耕"两个阶段。
刀耕火种是指用磨制的石斧砍倒树丛,再用火一烧而光,最后撒上种子,任其生长,待作物成熟后,用石刀、陶刀等收割,用石磨或石碾加工去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人们发现经过人力锄耕以后,再播下种子,可使作物生长的更好,便普遍使用这种方法,于是农业生产进入了锄耕农业阶段,或称耜耕农业阶段。在中国裴李岗、河姆渡等遗址中发现了不少的石耜、骨耜,这两类工具的形状和功能都近似现代的铁锹,需捆附木柄和脚踏横木,使用时,先以手扶柄,脚踏横木、推耜入土,然后下压木柄启出,是当时较为有效的翻土工具。锄耕农业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并延长了土地使用的年限。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基本上是依靠自然雨水的灌溉,但也有少数灌溉系统的存在。在距今8000-10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萨玛腊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当时人们开凿使用的灌渠遗迹,在遗址周围,还发现了断断续续的沟痕。研究者认为这是以小型的,天然沟洫为基础的,在沟洫之间有意地再开凿几条沟,把它们联系起来,可将水引入田中,是最早的人工灌溉系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可能较普遍地出现了拦河人工灌溉和人工施肥的技术。
图片
3.原始畜牧业早期人类在长期狩猎的过程中,为了补充食物,时常有意将一些幼小的野生动物带回住地中饲养,逐渐发现一些动物是可以驯化成家畜,从而出现了原始畜牧业。
人们首先驯化的是狗和羊,其次是猪、牛、马、鸡等。世界各地驯化野生动物为家畜的时间和种类不尽相同,但大致都经历了驯育野生动物、繁殖家畜新种和人工选择三个阶段。家畜是在人类的干预下,按照人类选择的方向,不断塑改体型和习惯。
狗的野生祖先是狼,由于它具有易驯养、灵敏、快速等特点,往往是人类狩猎中的好帮手,所以狗最早被驯化。根据现有的资料,北美依达科的贾瓜尔洞中发现,年代为10000年以上的家养狗,英国的斯达、卡尔中石器遗址,年代为距今9500年左右也发现了家狗的骨骼。西亚最早的狗是在卡约努发现,年代为9000年以前,中国磁山,裴李岗遗址中也有狗的骨骸,年代在8000年以前。
羊是较温顺的动物,饲料简单,也成为人类最早饲养的动物之一,已有的资料表明在西亚、萨威、克米,沙尼达遗址中出土了最早的家羊骨骼,年代在11000年以前,西亚,耶利哥遗址中出土了距今约9000年的山羊遗骸。中国8000年前裴李岗遗址,7000年前的河姆渡遗址也出现了许多羊的骨骼。
猪是在约9000年以前被人类驯化的家畜,卡约努遗址中出土了最早家养猪的骨胳,耶莫遗址中出土了8500年以前的家养猪骨骸,希腊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中,如阿尔吉萨、尼亚、尼科米底西和克诺萨斯等也发现了家猪的骨骸。中国磁山,裴李岗遗址(8000年以前)和河姆渡遗址(7000年以前)发现了大量的家猪骨骸,河姆渡遗址中还发现了陶猪。
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是平行发展,后来在一些靠近草原牧场的地方,人们发现畜牧业比农业更有利,便以畜牧业为主,又由定居生活转向不定的游牧生活,畜牧业逐渐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在社会上形成了以农业为主和以畜牧业为主的两大群体,这便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出现的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原始农业、畜牧业的出现,给人类提供了可靠的衣食之源,使人们过上了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在此基础上,随着农业和畜牧业技术的发展,人们生产出日益丰富的产品,提供出一定的剩余劳动产品,这就为人类进入文明社会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倍顺网-倍顺网官网-股票配资平台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