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没有想过,一场原本被埋入深海、几乎要被遗忘的爆炸案,竟然在三年后突然重回舆论中心? 德国《世界报》近日爆料,炸毁“北溪”管道的七名嫌疑人身份全部曝光——均为乌克兰人,且有迹象显示乌官方可能参与其中。 更戏剧性的是,其中一名嫌疑人曾被德国要求逮捕,却乘坐乌克兰驻波兰武官名下的汽车从容离开波兰、进入乌克兰。 这一下,国际舆论炸了锅。
俄乌之间的冲突仿佛成了一场看不到尽头的消耗战。 根据俄国防部8月26日的通报,过去一昼夜乌军损失了超过1200人,另有大量装备被毁。 而乌方则宣称其特种部队多次突袭克里米亚,目标是破坏俄军的后勤设施。
在顿涅茨克方向,俄军称控制了五一村,而乌军则持续在波克罗夫斯克、红军城北部等地发动反击。 战场细节残酷而真实:一辆乌军坦克直接炮轰俄军占据的建筑;在舍甫琴科村,一支冒充乌军的俄军16人小分队被全歼。
特别引起注意的是,乌军近期成功袭击了俄北方集团军副司令阿巴切夫,致其重伤失去手臂和腿。 这种针对高级军官的行动,显示出乌军仍具备较强的非对称作战能力。
而另一方面,俄军正在多个方向稳步推进。 在哈尔科夫,他们每天平均推进约1.5公里,持续对乌军防线施压。
北溪管道爆炸案的最新进展,很可能成为改变局势的关键变量。
俄罗斯一直将北溪管道视为其国家利益的重要部分。 该管道被炸后,欧洲国家特别是德国失去了与俄罗斯能源合作的重要纽带,从而更加坚定地支持乌克兰并对俄罗斯实施制裁。
如果乌克兰官方参与得到证实,俄罗斯的反应可能会异常强烈。 俄方可能在国际上推动对乌克兰的追责,甚至要求国际社会对乌实施制裁。
而在战场上,俄罗斯可能借此加大打击力度,采取更激进的策略,力图让乌克兰付出更大代价。
特朗普上台后曾宣称要“在24小时内解决乌克兰危机”,但此后多次修改时间表,至今未果。 其政府提出的“美国方案”据报核心是“冻结冲突”,但这也并非彻底的解决方案。
美方态度反复不定。 例如,在巴黎会谈中,美方曾提出一份仅一页的“和平计划”框架,内容包括“承认克里米亚为俄罗斯领土”,并“非正式承认”俄对自2022年以来所占领土的控制权。 这遭到了乌克兰及欧盟国家的强烈反对。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立场也经历了变化。 他从早期强调“军事优先”和“绝对不妥协”,转变为将“安全保障”作为实现和平的前提,并暗示接受某种程度的利益交换。 他甚至曾表示“愿辞职以换取和平保证”。
然而,泽连斯基也面临巨大压力。 他近期公开表示绝不接受任何涉及领土让步的停战协议,并声称要在西方支持下“打回克里米亚”。 这与乌克兰面临的现实困境形成对比:国内生产总值预计下滑超5%,财政支出七成依赖西方援助。
西方对乌克兰的支持并非无限。 欧洲对乌军援金额较两年前下降了近三成。 德国政府推迟了先进防空系统的交付,美国则变更军援政策,要求乌克兰承担部分武器费用。
特朗普政府显得更为“务实”甚至 transactional(交易性)。 其曾试图将对乌援助与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挂钩,希望用矿产协议换取基辅对美国政策的支持。 特朗普还表示,通过北约向乌克兰提供武器,费用将由北约承担,而美国只负责生产。
欧盟成员国领导人据报正在讨论在乌克兰设立一个40公里缓冲区的可能性,作为解决冲突方案的一部分。 这被视为一种可能有利于俄罗斯的让步。
俄军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打击持续进行。 8月27日,俄军对乌克兰苏梅、波尔塔瓦等六个地区的电力和天然气基础设施发动大规模袭击,导致苏梅大部分区域断电。
这些攻击使乌克兰民众面临寒冬威胁。 战争进入第四年,乌克兰有1270万人需要人道主义援助。
乌克兰经济承受巨大压力。 农业产量连续两年下降,农场数量从1050万锐减至910万。 为获取武器物资,乌克兰政府与国际金融机构达成矿产资源抵押协议,这在基辅街头引发了民众不满。
#图文作者引入激励计划#
倍顺网-倍顺网官网-股票配资平台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