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八路军129师386旅由当时的红四方面军第31军改组而成,陈赓和陈再道分别担任正、副旅长。旅下面设有两个主力团:第771团和第772团。第772团源自原红31军的第93师,政委叶成焕和师长王近山分别担任该团的正团长和副团长。
按照当时的规矩,旅长通常会配两个警卫员,团长则一般只有一个警卫员,可是在386旅这块儿就有点特殊,陈赓确实只安排了两个警卫员。可让人觉得不寻常的是,他竟然给副团长王近山安排了六个警卫员,也就是自己的三倍多。后来,129师的副师长徐向前知道这事后,还当面夸陈赓做得对。到底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话得从王近山说起。王近山出生在十大将军县之一的红安县,原名叫王文善,加入革命后改了个名字。1930年,他就参加了鄂豫皖红一军,副军长是徐向前,当时他还不到15岁呢。
也就在他参军那一年,国民党军调集了8个师加上3个旅,总数差不多10万多人,冲过来对我们鄂豫皖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在某次战斗里,王近山和一个身材高大的国民党士兵扭打起劲来。
那会儿,王近山还只是个毛头小子,但面对敌人,他一点也不怂。虽然自己身上还带伤,但他打起仗来,特别是打红了眼,用刀砍,用牙咬,最后抱着敌人一块滚下了山崖。还挺走运,敌人摔死了,他反倒躲过一劫。刚参军没多久的他,这场仗一打就显露出那股子“疯劲”。
正是凭着那股子不怕死、一往无前的“疯劲”,王近山在战场上一连立了不少功劳。刚参军一年,他就担任了机枪连排长,两年后又升任了连长、营长,三年不到就做上了主力团团长。也正是因为他那股拼命的劲头,大家都习惯叫他“王疯子”。
1934年,在川陕苏区应对“六路围攻”时,红28团意外陷入川军范绍增部一个旅的包围圈。那会儿,红28团已经死伤不少,人员还没补充回来,兵力也还没有回到原本的规模。不过,时任团长的王近山一点也不怯场,他亲自冲在最前沿,带领部队奋力突围,冲锋陷阵,左突右杀。不但成功突出了包围圈,还消灭了不少敌人,表现得特别勇敢。
自从加入红军开始,王近山一向喜欢带头冲在前面,就算后来升了师长,他也还是爱亲自上阵,冲锋陷阵。说实话,作为普通战士或基层指挥员亲自出击没啥问题,可他当了师长、团长还这样频繁上阵,难免让人觉得不太妥当。毕竟要是真出了啥事,这个师或团可就“群龙无首”了。徐向前曾经多次批评他这个做法。
王近山每次都说答应得挺好,可一到战场上,他就管不住自己的腿,这毛病一直到抗战刚开始都没改掉。对这个“毛病”,386旅旅长陈赓也确实没少批评他。
尤其是1938年772团团长叶成焕在战役中牺牲之后,陈赓也明白光靠批评王近山的“坏毛病”是没啥用的,得琢磨个办法,让他在指挥作战时干脆留在指挥岗上,别老是一副冲锋的架势。
于是,陈赓想到让王近山配备几位警卫员,专门帮自己“盯紧”他。这些警卫员的任务也简单明了,不管怎样,都得把王近山牢牢地“盯”在指挥岗上。有必要时,“绑”人也不是不可以的。
就这么安排了,陈赓派了6位警卫员“盯紧”王近山,自从这么一搞,王近山在之后的战斗中倒是“老实”多了。有一天,129师的副师长徐向前得知这事后,直夸陈赓做得挺对的。
倍顺网-倍顺网官网-股票配资平台网-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